类别 | 详情 |
化学成分 | 碳(C):≤0.03%,控制含量,防止晶格畸变对磁性和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。硅(Si):≤0.5%,提高电阻率,增强耐腐蚀性。磷(P):≤0.030% ,硫(S):≤0.030% ,降低杂质含量,保证材料纯净度,提升性能。锰(Mn):11.5% - 12.5%,改善热加工性能,提高强度和硬度。镍(Ni):3.0% - 4.0%,与其他元素协同,提升磁性能和综合性能。钼(Mo):2.5% - 3.5%,增强强度、硬度和耐腐蚀性。铁(Fe):余量,作为合金基体,承载其他元素发挥作用。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7.85g/cm³,在材料选型和设计中,是重要的参考依据,影响产品重量和空间布局。熔点:液相线 1300°C - 1400°C,固相线 1250°C - 1350°C,在熔炼和铸造时,需严格控制温度范围。导电率:≤10% IACS,在一些对导电性有要求的应用场景中,需考虑其低导电率特性。导热系数:30 - 40W/(m・K),在热传导相关应用中,影响材料的散热和热稳定性。线胀系数(20°C - 100°C):12×10⁻⁶/K,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下,材料尺寸变化相对稳定,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场合。比热容:0.45kJ/(kg・K),在涉及热量传递和存储的应用中,影响材料的热响应速度和能量存储能力。弹性模量:200GPa,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,在承受外力时,保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。剪切模量:80GPa,衡量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,在承受剪切力的应用中,具有重要作用。 |
磁性能 | Hμ/(KA/m):6.37 - 11.94,反映材料在特定磁场下的性能参数,对磁性能有重要影响。Bμ/T:0.6 - 0.9,体现材料在特定磁场下的磁感应强度,在电磁感应设备中,决定设备的性能。Pμ/(erg/cm³):1.0×10⁵,磁滞损耗参数,低损耗在反复磁化应用中,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Kμ:0.45,与磁性能相关的参数,影响材料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的表现。 |
机械性能 | 抗拉强度(σb):≥800MPa,在承受拉力的应用场景中,保证材料不易断裂,如在结构件中使用。屈服强度(σ0.2):≥600MPa,使材料在承受一定外力时,不发生永久变形,保障产品的使用寿命。断后伸长率(δ):≥10%,具有一定的塑性,便于加工成型,可通过多种加工工艺制成不同形状的产品。硬度:HRC50 - 60,具备较高的耐磨性,在有摩擦的环境中,能保持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。 |
性能优势 | 1. 高磁能积,在较小体积内产生强磁场,适用于对磁场强度要求高、空间有限的应用,如小型电机。2. 高矫顽力,在高温和强磁场环境下磁性能稳定,在航空航天、工业高温设备等领域,能可靠工作。3. 高剩磁,去磁后仍保持一定磁感应强度,适用于磁体和磁记录等领域,如磁盘存储。4. 良好抗腐蚀性,可在恶劣环境长期使用,在海洋、化工等腐蚀性环境中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5. 高温稳定性好,能在高温环境保持较好磁性能,在汽车发动机、航空发动机等高温部件中,发挥重要作用。 |
应用领域 | 1. 电机领域:用于永磁电机、发电机、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等,提供高效的磁力和稳定的性能,提高电机效率,降低能耗。2. 声学领域:用于扬声器、耳机等磁路系统,提高音质和灵敏度,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。3. 传感器领域:用于变压器、电流互感器、磁力计等,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,保障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。4. 航空航天领域:用于飞行器制动系统、陀螺仪、电磁阀等,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,保障航空航天设备的安全运行。5. 仪器仪表领域:用于精密仪器、仪表、医疗器械等,如磁力计、电流传感器,确保仪器仪表的高精度测量和稳定运行。 |
加工工艺 | 1. 粉末冶金: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高密度和高磁性能的永磁材料,能精确控制材料成分和结构。2. 烧结和热压: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磁性能,改善材料内部结构。3. 切割:可采用激光切割、线切割或锯切割等方法,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割缝和热影响区,保证切割面的平整度和精度,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加工需求。4. 冷镦:通过多道次的挤压变形,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尺寸精度,冷镦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,并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5. 磨削:使用金刚石砂轮或氧化铝砂轮进行磨削,以确保加工表面的精细度和平整度,满足高精度表面的加工要求。6. 电火花加工: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加工,避免加工硬度较高的合金时产生的刀具磨损和表面变形问题,制作复杂形状的磁性零部件。 |
热处理工艺 | 1. 退火:温度范围 593°C - 760°C,消除合金内部的残余应力,改善晶界结构,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,使材料更易于加工。2. 正火:加热到 Ac3 以上,炉冷,细化晶粒,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。3. 淬火:加热到 Ac3 以上,液体淬火,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,但需注意可能对磁性能产生的影响。4. 回火:根据具体应用选择适当回火温度,消除淬火应力,调整硬度和韧性,使材料达到最佳性能。5. 固溶处理:将合金加热到较高温度,使合金中的固溶元素溶解后快速冷却,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,适用于特定情况,需根据材料特性和应用需求确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