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详情 |
类别 | 奥氏体不锈耐热钢 |
主要成分 | 碳(C)≤0.20%;硅(Si)1.50 - 2.50%;锰(Mn)≤1.50%;磷(P)≤0.040%;硫(S)≤0.030%;铬(Cr)24.00 - 27.00%;镍(Ni)18.00 - 21.00% |
物理性能 | 密度约 7.9g/cm³;熔点在 1400 - 1500℃左右;热膨胀系数(0 - 100℃)约 16.5×10⁻⁶/℃;热导率(100℃)约 15W/(m・K);电阻率(20℃)0.85Ω・mm²/m;无磁性 |
机械性能 | 抗拉强度≥520MPa(部分标准为≥590MPa );屈服强度≥205MPa(部分标准为≥295MPa );伸长率≥35% - 40%;断面收缩率≥50%;硬度≤187HB |
加工性能 | 热加工:可在合适高温区间(如 1050 - 1200°C 左右)进行锻造、热轧等热加工,加工后快速冷却,保证性能 。冷加工:能进行冷轧、冷拉、冷冲压等,加工硬化程度相对较高,必要时需中间退火处理 。焊接:焊接性能良好,可采用氩弧焊、焊条电弧焊等,焊接时选含铬、镍较高的焊材,控制焊接参数,减少热影响区 。 |
性能优势 | 良好的耐热性,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高,能在 1150℃以下反复加热,最高使用温度可达 1200℃;耐腐蚀性较好,铬、镍等元素使其在恶劣腐蚀环境保持性能;加工性能良好,可塑性和可焊性佳,适合多种加工操作 |
应用领域 | 制作各种炉用构件,如工业锅炉、电炉、炉窑等高温设备部件;用于航空领域的发动机部件、石化工业中的管道和热交换器;制造高温操作的模具、玻璃制造设备部件、陶瓷燃烧器、热电偶保护管等 |
热处理 | 固溶处理:加热到一定温度范围(如 1000 - 1100°C 左右),保温后快速冷却,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,改善塑性、韧性和抗蚀性能 。退火处理:加热到适当温度(一般在 850 - 950°C 左右),保温后缓慢冷却,降低硬度、提高塑性,消除加工应力 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