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详情 |
类别 | 沉淀硬化型镍铜合金 |
执行标准 | UNS N05500、ASTM B865、AMS 4676 等 |
主要成分 | 镍(Ni):≥63%;铜(Cu):27 - 33%;铝(Al):2.3 - 3.15%;钛(Ti):0.35 - 0.85%;铁(Fe):≤2.0%;锰(Mn):≤1.5%;硅(Si):≤0.5%;碳(C):≤0.25%;硫(S):≤0.01%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约 8.44g/cm³;熔点:1300 - 1350℃;热导率:21.7W/(m・K)(25℃);线膨胀系数:13.3×10⁻⁶/℃(20 - 100℃);具有磁性 |
机械性能 | 退火态:抗拉强度≥690MPa,屈服强度≥275MPa,延伸率≥35%;时效处理后:抗拉强度≥1100MPa,屈服强度≥860MPa,延伸率≥15%;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,且抗疲劳性能优异 |
加工性能 | 热加工:热加工温度在 1040 - 1200℃,加热速度适中,加工后可空冷;冷加工:冷加工性能良好,可进行冷轧、冷拉、冲压等操作,但加工硬化率较高;焊接:可采用氩弧焊、电阻焊等方法,焊接时需注意控制热输入,焊后需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|
性能优势 | 在海水、盐溶液等多种腐蚀环境中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;强度较高,尤其是经过时效处理后,能满足高强度需求的应用场景;良好的耐磨性,适用于有摩擦的工作环境;抗疲劳性能好,能承受交变载荷;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,可通过多种加工方式制成各种零部件 |
耐腐蚀性 | 对海水、氢氟酸、硫酸、氢氧化钠等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,在海洋环境和化学工业中能长期稳定使用,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较强 |
应用领域 | 海洋工程:制造船舶螺旋桨、泵轴、海水淡化设备部件等;石油化工:用于制造反应釜、管道、阀门等;航空航天:制造发动机部件、紧固件等;仪表仪器:制作耐腐蚀的仪表零件、传感器部件等 |
热处理方式 | 固溶处理:加热至 1010 - 1065℃,快速冷却;时效处理:加热至 538 - 649℃,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,通过时效处理析出强化相,提高强度和硬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