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详情 |
类别 | 沉淀硬化型镍基高温合金 |
执行标准 | UNS N07718、ASTM B637、AMS 5662、AMS 5663、AMS 5664、DIN/EN 2.4668、NCF 718 等 |
主要成分 | 镍(Ni):50 - 55%;铬(Cr):17 - 21%;铁(Fe):余量;铌(Nb)+ 钽(Ta):4.75 - 5.50%;钼(Mo):2.8 - 3.3%;钛(Ti):0.65 - 1.15%;铝(Al):0.20 - 0.80%;碳(C):≤0.08%;锰(Mn):≤0.35%;硅(Si):≤0.35%;磷(P):≤0.015%;硫(S):≤0.015%;硼(B):≤0.006%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约 8.24g/cm³;熔点:1260 - 1340℃;热导率:11.4 - 13.8W/(m・K)(21 - 982℃);线膨胀系数:12.3×10⁻⁶/℃(21 - 982℃);无磁性 |
机械性能 | 抗拉强度:≥1290MPa(室温);屈服强度:≥1035MPa(室温);延伸率:≥12%(室温);硬度:HRC38 - 44(时效处理后);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蠕变性能,例如在 650℃时,抗拉强度仍能达到 1000MPa 以上 |
加工性能 | 热加工温度在 980 - 1160℃,热加工后需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和改善组织;冷加工性能较好,可进行冷成型、冷拉拔等操作,但加工硬化倾向较大;焊接性能良好,可采用氩弧焊、电子束焊、激光焊等方法,焊前需进行表面清理,焊后需进行时效处理 |
性能优势 | 高温强度高,在 650℃以下具有优秀的屈服强度、拉伸强度和抗疲劳性能;良好的耐腐蚀性,在多种腐蚀环境中表现稳定;抗氧化性能好,高温下能有效抵抗氧化;良好的加工性能,可通过热加工、冷加工和焊接等方式制成各种形状的零部件;良好的焊接性能,焊缝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|
耐腐蚀性 | 在一般的大气环境、淡水以及海水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,对多种化学介质如硝酸、硫酸、盐酸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,尤其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表现出色,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较强 |
应用领域 | 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制造发动机的高温部件,如涡轮盘、叶片、燃烧室等;能源领域用于制造燃气轮机、核反应堆部件;汽车工业用于制造高性能发动机的关键部件;石油化工领域用于制作高温、高压、腐蚀环境下的管道、阀门、反应釜等设备 |
热处理方式 | 固溶处理:950 - 1050℃,快速冷却,目的是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基体中,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;双时效处理:720℃,保温 8 小时,炉冷至 620℃,再保温 8 小时,空冷,通过时效处理使合金析出强化相,提高强度和硬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