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详情 |
类别 | 沉淀硬化型镍基高温合金 |
执行标准 | UNS N07750、ASTM B637、AMS 5608、AMS 5667、DIN/EN 2.4669 |
主要成分 | 镍(Ni):≥70%;铬(Cr):14 - 17%;铁(Fe):5 - 9%;铌(Nb):2.25 - 2.75%;钛(Ti):2.2 - 2.7%;铝(Al):0.4 - 1.0%;碳(C):≤0.08%;锰(Mn):≤1.0%;硅(Si):≤0.5%;磷(P):≤0.015%;硫(S):≤0.015%;硼(B):≤0.006%;铜(Cu):≤0.5%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约 8.28g/cm³;熔点:1395 - 1425℃;热导率:11.4 - 13.8W/(m・K)(21 - 982℃);线膨胀系数:12.2×10⁻⁶/℃(21 - 1093℃);无磁性 |
机械性能 | 固溶处理后,抗拉强度≥880MPa,屈服强度≥380MPa,延伸率≥30%;时效处理后,抗拉强度≥1310MPa,屈服强度≥1035MPa,延伸率≥10%;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,在 650℃以下能保持较高的强度 |
加工性能 | 热加工温度在 1000 - 1150℃,加热需均匀,加工后可空冷或水冷;冷加工性能良好,可进行冷轧、冷拉等操作,但加工硬化率较高;焊接性能较好,可采用氩弧焊、电子束焊等方法,焊前需清理表面,焊后需时效处理 |
性能优势 | 高温强度高,在 650℃以下有优异的拉伸、屈服和抗疲劳性能;良好的耐腐蚀性,在多种腐蚀环境中稳定;抗氧化性能好,高温下抗氧能力强;沉淀硬化特性使其通过热处理大幅提高强度;良好的加工和焊接性能,便于制造各种零部件 |
耐腐蚀性 | 在海水、中性盐溶液、硝酸等介质中耐腐蚀性良好,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强,在高温含硫等复杂环境下也有一定耐受性 |
应用领域 | 航空航天用于制造发动机涡轮盘、叶片、机匣等高温部件;能源领域用于燃气轮机、核反应堆关键部件;石油化工用于高温高压耐腐蚀管道、反应釜等;汽车制造用于高性能发动机关键部件 |
热处理方式 | 固溶处理:980 - 1010℃,水冷或快速空冷;一次时效:720℃,保温 8 小时,炉冷至 620℃;二次时效:620℃,保温 8 小时,空冷,以析出强化相,提高强度和硬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