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别 | 详情 |
化学成分 | 主要成分是铁(Fe)和镍(Ni),镍含量通常在 78%-80% ,铁含量在 20%-22% 。此外,还添加了少量钼(Mo)和铜(Cu),钼含量约为 4%-5%,铜含量约为 0.5%-1.5% 。同时,严格控制杂质元素,碳含量控制在 0.01% 以下,硫和磷的含量各控制在 0.02% 以下。各元素作用如下: - 镍:赋予合金优异的软磁性能,提高磁导率和稳定性。 - 铁:与镍形成合金基体,保证基本性能。 - 钼: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,对磁性能影响小。 - 铜:细化晶粒,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和磁性能的稳定性。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约 8.6g/cm³熔点:1390 - 1420℃电阻率:约 0.6μΩ・m居里温度:约 450℃热膨胀系数:约 10×10⁻⁶/℃ |
磁性能 | 初始磁导率(μi)在室温下可达 20,000 以上,具有极高磁导率;饱和磁感应强度(Bs)在室温下约为 1.5 特斯拉,300℃时约为 1.2 特斯拉;矫顽力(Hc)较低,通常在 1.0A/m 左右,高温下略有增加但仍保持低水平 。 |
机械性能 | 抗拉强度约为 600 - 700MPa,硬度在 160 - 200HV 之间,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,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靠性高。 |
性能优势 | 1. 高磁导率,初始磁导率高,适用于高频应用,能有效减少磁阻。2. 低损耗,在高频下磁损耗表现良好,提高能量转换效率。3. 优良的抗磁饱和特性,在高强度磁场下能保持稳定性能。4. 低矫顽力,减少磁滞损耗,提高材料效率。5. 较好的高温性能,在一定高温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磁性能。 |
应用领域 | 1. 航空航天: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磁性元件,保障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。2. 电子通讯:制作高频变压器、磁放大器等,提升信号处理和电源转换效率。3. 精密仪器:如传感器、继电器等,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。4. 能源领域:应用于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置,有助于提高系统效率。 |
生产加工 | 通过精确控制各元素配比进行熔炼获得合金材料,加工成所需形状后,一般需进行热处理,包括退火和淬火等步骤。退火可消除加工内应力,提高磁导率;淬火可增强合金强度,防止变形,改善耐磨损性能 。具体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长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,通常退火温度在 800 - 1000 摄氏度 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