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别 | 详情 |
化学成分 | 镍(Ni):约 76.5%,作为主要成分,赋予合金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,在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中起关键作用,保障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。铁(Fe):约 17.5%,参与调节磁性能,是合金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其他元素协同作用,影响合金的整体性能。钼(Mo):约 5.5%,提升合金的硬度和耐热性,在高温环境下,能有效增强合金的结构强度,防止材料变形和损坏。硅(Si):≤0.2%,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,优化合金内部结构,同时改善加工性能,让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更易成型。锰(Mn):≤0.5%,有助于细化晶粒,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,增强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。碳(C):≤0.03%,可以细化晶粒,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,确保材料在加工时的质量。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约 8.80g/cm³,与其他常见合金密度存在差异,这一特性影响着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,如在对重量有要求的航空航天领域,其密度特性就需要重点考虑。熔点:未提及具体数据,参考类似镍基合金,推测在 1300 - 1400℃左右,熔点决定了材料的成型温度范围,对加工工艺有着重要影响。电阻率:≥70μΩ - cm ,较高的电阻率能有效降低涡流损耗,在高频应用场景中,可减少能量损失,提高设备效率。居里温度:约 480°C,在该温度以下,材料保持良好的磁性,一旦超过,磁性消失,这一特性限制了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,在设计和应用时需重点关注。热膨胀系数:20°C 到 300°C 范围内约为 12.0×10^-6/°C,在温度变化时,材料尺寸变化相对稳定,在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精密仪器中,这一特性尤为重要。 |
磁性能 | 初始磁导率:通常在 30,000 至 50,000 之间,在弱磁场环境下,能快速产生磁化效应,这使得它在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磁场变化的设备中表现出色,如传感器。饱和磁感应强度:一般为 0.8T 至 1.0T,在高频或强磁应用中,可保证材料的磁性输出,满足设备对强磁场的需求。矫顽力:在 300°C 时低于 0.5A/m,高温环境下矫顽力低,磁滞损耗小,在反复磁化的过程中,能量损耗低,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。 |
机械性能 | 抗拉强度:450 - 600MPa(根据热处理工艺不同而变化) ,能够承受一定拉力而不断裂,在承受外力的应用场景中,可保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。硬度:维氏硬度≥180,具备一定的耐磨性,在有摩擦的环境中,能维持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。延伸率:未提及具体数据,推测具有一定塑性,便于加工成型,可通过各种加工工艺,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产品。 |
性能优势 | 1. 高磁导率,在弱磁场下响应迅速,对于需要精确控制磁场的精密电磁设备,如高端传感器,能精准感应磁场变化。2. 低磁滞损耗,在反复磁化过程中,能量利用效率高,可降低设备运行成本,提高能源利用率。3. 优异的高温稳定性,在高温环境下,能保持良好的磁性能和机械性能,适用于航空航天、高温工业设备等高温场景。4. 良好的耐腐蚀性,可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,在海洋、化工等腐蚀性环境中,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5. 高硬度和高电阻率,适合特殊应用场景,如在电子元器件中,可有效防止电磁干扰。6. 对应力不敏感,耐磨性好,在承受外力和摩擦的情况下,性能稳定,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。 |
应用领域 | 1. 高温传感器:凭借在高温下稳定的磁性能,用于制造高温磁传感器,能精准测量高温环境下的磁场变化,为工业生产和科研提供准确数据。2. 航空航天器件:由于高温稳定性,适合应用于航空航天器件,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重要组件,如发动机部件,保障航空航天设备的安全运行。3. 电子器件:常用于制造变压器芯、继电器和电感元件等,尤其适用于高频和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场合,可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。4. 磁带机磁头、芯片及录音机、高频器件的铁芯:因其高磁导率、高硬度和耐磨性等特性,用于制造各种磁带机磁头、芯片,以及录音机、高频器件的铁芯,保证音频和高频信号的准确传输和处理。 |
生产加工 | 熔炼:采用真空熔炼技术,严格控制化学成分,确保高纯度和优良磁性能,通过精确控制元素比例,保证材料性能的一致性。铸造:铸造后需进行热处理调整晶粒结构,优化磁性能,改善材料内部结构,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。热处理:退火在 1100°C 至 1200°C 的氢气气氛中进行,减少内应力和提高软磁性能;时效处理在低温下进行,调整合金的硬度和机械性能,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,精确控制热处理参数。加工:可进行冲压、焊接等各种机械加工,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,能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加工要求,制作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