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详情 |
化学成分 | 碳(C):0.32 - 0.45%;锰(Mn):0.20 - 0.50%;硅(Si):0.20 - 0.50%;铬(Cr):4.00 - 4.75%;镍(Ni):≤0.3%;铜(Cu):≤0.25%;磷(P):≤0.03%;硫(S):≤0.03%;钨(W):3.75 - 4.50%;钼(Mo):0.30 - 0.55%;钒(V):1.75 - 2.20%;钴(Co):4.00 - 4.50% |
性能特点 | 1. 热稳定性高:在高温下具备良好的抗软化性,能维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,满足高温工况的使用需求。2. 耐磨性好:较高的钒含量使其能有效抵抗磨损,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。3. 抗冲击性强: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,在承受冲击时不易发生脆裂 。4. 抗氧化性良好:在一些高温环境中,抗氧化性能较好,能更好地抵抗环境的腐蚀 。5. 良好的热疲劳性能:能经受多次热循环而不产生疲劳裂纹 。 |
加工处理 | 1. 锻造:加热需缓慢且均匀,在 1900 - 2000°F(1038 - 1093°C)保温,温度低于 1650°F(899°C)时停止加工,锻后在石灰、云母、干灰或炉中缓慢冷却,且锻造后需退火。2. 退火:缓慢加热至 1550 - 1600°F(843 - 871°C),保温至整体受热均匀,然后在炉中以 40°F/h(22°C/h)的速度缓慢冷却至约 1000°F(538°C),之后可加快冷却速度,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渗碳或脱碳。3. 消除应力:若需消除加工应力,缓慢加热至 1050 - 1250°F(566 - 677°C),均匀化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。4. 淬火:充分预热后,根据所需硬度和工具尺寸,转移至 2100 - 2200°F(1149 - 1204°C)的淬火炉中,建议使用盐浴或可控气氛炉以减少表面碳含量变化,避免在淬火温度下长时间保温,以防晶粒长大,可在空气、油或 1000 - 1100°F(538 - 593°C)的熔盐浴中冷却。5. 回火:回火操作会因尺寸和应用而异,通常在二次硬度最高或更高的温度范围内进行,建议进行两次回火 。 |
应用领域 | 1. 热作模具制造:如用于制造铝合金、黄铜等金属的挤压模具、压铸模具、锻造模具镶块等,利用其在高温下的性能优势,保障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。2. 金属加工工具:制作冲头、芯棒、挤压杆等,满足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成型、挤压等需求 。3. 其他领域:在汽车、航空航天等行业中,用于制造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。 |